福音(約翰福音 6,30-35) - 那時,眾人對耶穌說:「你行什麼神蹟,叫我們看見就信你呢? 你做什麼工作? 我們的祖先在沙漠中吃嗎哪,正如經上所記:“他從天上賜給他們食物。” 耶穌回答他們:「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不是摩西把天上的糧賜給你們,而是我的父把真正從天上來的糧賜給你們。 因為神的糧就是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人的。」他們對他說:「主啊,求你常將這糧賜給我們。」耶穌回答他們:「我就是生命的糧,我就是生命的糧。” 到我這裡來的,永遠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文森佐·帕格利亞主教對福音的評論
「我們必須做什麼才能完成上帝的工作?」群眾問道。 耶穌責備群眾只尋求自己的滿足。 對於他們的要求,他只表示了一件必要的事:相信上帝的使者。然而,群眾堅持要求。 也許他們希望耶穌不僅為從奇蹟中受益的五千人解決糧食問題,也為所有以色列人解決糧食問題,就像嗎哪時所發生的那樣。 對於他們的堅持,耶穌回答說,不是摩西賜下天上的糧,而是「我的父賜給你們真正從天上來的糧。 確實,神的糧就是從天上降下來、賜予世界生命的那一位。” 但聽眾的心剛硬,不允許他們深入領會耶穌的話,他們繼續從自己出發,從自己的需要出發,從自己的本能出發來解釋。 當我們不深入研究福音派話語的深處時,這種情況也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從自己開始聆聽它們,而不是從它們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東西開始。 「屬靈」的聖經讀經是必要的,是在禱告中、全心全意地閱讀。 如果沒有禱告,我們就會面臨只有自己在我們面前,而不是主對我們說話的風險。 沒有兄弟的團體,我們的「我」就阻止我們進行《聖經》所寫的廣泛對話。 此時,群眾的請求變得正確:「主啊,永遠賜給我們這麵包」。 耶穌並沒有迴避他們的請求,並且以更加明顯的清晰方式告訴他們:“我是生命的糧;我是生命的糧;我是生命的糧。” 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必定不渴。” 這是《約翰福音》中莊嚴而典型的陳述:它表明了耶穌的神聖起源。翻閱第四本福音書,我們看到耶穌使用了許多具體的形象來讓我們了解祂對我們的愛的偉大:是真糧、真生命、真理、光、門、好牧人、真葡萄樹、活水……這就是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