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太9.9-13) - 那時,耶穌正要走的時候,看見一個名叫馬太的人坐在稅台前,就對他說:「跟從我吧」。 他就起身跟著他。 當他在家裡坐席時,許多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起坐席。 法利賽人見狀,就對門徒說:「你們的老師怎麼和稅吏並罪人一起吃飯呢?」。 聽到這話,他說:「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病人需要醫生。 去了解這句話的意思:「我想要憐憫,而不是犧牲」。 事實上,我不是來召喚義人的,而是來召喚罪人的。”
文森佐·帕格利亞主教對福音的評論
在教會紀念使徒和福音傳道者馬太的這一天,讓我們重讀祂的聖召故事。 祂的呼召成為我們睜開眼睛看見主憐憫的機會。 一位古代基督教評論家寫道:「他看到一個酒館老闆,憐憫地看著他,選擇了他(miserando atque eligendo),並對他說:「跟我來」。 他對他說“跟我來”,就是模仿我。 跟隨我,他說,與其說是腳步的移動,不如說是生活的實踐。” 教宗方濟各選擇這句話作為他的教宗座右銘:「Miserando atque eligendo」並非巧合。 耶穌一開始的呼召就充滿了祂的憐憫。 憑藉這種選擇,即使像馬泰奧這樣的酒館老闆也可以成為他人的門徒和指導者。 耶穌說:“了解它的含義:我想要憐憫,而不是犧牲。”世界似乎忘記了這個詞的含義:憐憫是接近微小事物的心,翻譯為希伯來語“hesed”,表示聯盟和團結。 因此,感受到憐憫並不是憐憫的行為,而是正義的行為。 馬太似乎立即明白了這意味著什麼,事實上,他打開了家門,為耶穌和他的同伴們準備了一場宴會。 還有他的朋友和其他被福音稱為「罪人」的人:他們是被所有人鄙視的人。 馬特奧明白我們無法獨自拯救自己。 他明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並不意味著提供形式上的“犧牲”,而是做出改變他人生活和心靈的具體行動。 耶穌並不是因為人類的罪和他們的軟弱而感到震驚,而是與法利賽人的判斷保持距離,法利賽人築起圍牆,製造距離,劃定界限,將人分為純潔和不純潔,好人和壞人,健康人和病人。 “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病人需要醫生。” 然後耶穌解釋了祂的使命是什麼:祂來是為了幫助、治癒、解放和拯救。 他從天上降下來不是為了審判,而是為了教導人們像他那樣做。